汪妹玲:金东发展需找准定位、开放格局、科技创新

2019-05-23 14:44:32 金东发布 3259

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,金东将于今年10月1日~2日召开金东乡贤大会。为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精神内涵,弘扬乡贤文化时代价值,激励广大“金东人”反哺桑梓、泽被故里,共建美丽幸福金东,由金东区委宣传部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金华分社、金报集团和金东区新闻传媒中心组成的联合采访团,将寻访活跃在天南地北的金东人,前往当地进行面对面专访,并推出系列报道《奋斗的足迹——金东乡贤风采录》。


采访新博集团董事长,好屋集团创始人、董事局主席 汪妹玲的当天,恰好赶上台风“温比亚”登陆,整个上海大雨滂沱。风尘仆仆的她刚踏进酒店,马不停蹄地先找工作伙伴讨论第二天的行程与事宜,随后才接受我们的采访。她想把最宽裕的时间留给“自家人”。

汪妹玲是赤松镇山口冯村人,初中就读于罗店中学,高中考入金华一中(当时校址在婺城区蒋堂镇)。自1989年赴苏州求学,她就鲜有机会回家乡金东看看。据她自己的描述,“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天上飞。”在外漂泊近三十年,儿时的见闻趣事,像一坛陈年美酒,时常勾起她浓烈的愁绪。山口冯漂亮的自然风光,同窗间天真的打闹嬉戏,校舍外无忧无虑的牲畜和家禽……所言至此,汪妹玲的思乡之情已溢于言表。   

汪妹玲的成长道路上,离不开母亲的悉心教诲。家中兄弟姐妹6人,她排行最小,但母亲对她投入的心血却无比巨大。印象中,母亲对她的学习格外重视。她刚开始上初中时,成绩并不好,母亲与姑姑两人狠抓她的学业,才让她的成绩不断进步。“当时我妈妈只要求我努力读书,其他什么都不用我操心。”


事实上,不只是学习成绩,母亲对她的性格塑造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“钱随便拿,不算小账。”昔日母亲的观念,也成了汪妹玲如今的态度——生意上不斤斤计较,让伙伴多赚钱,以达成更长远的利益。母亲还总是鼓励她突破思维的框框,去做一些以前没有做、别人想不到的事,这让她在思考问题时喜欢扩大视野、不受局限。从小家中众多兄弟姐妹,创业后的她也致力于打造像兄弟姐妹一般,相互帮助支持的工作团队。

博思堂、火炬孵化、好屋、新炬投资……一系列国内知名品牌,都是汪妹玲2001年投身创业后的心血。从普通职员到集团主席,从销售经理到创业导师……三十年背井离乡,一路并非一帆风顺。不过,亏得这些坎坷与挫折,锻造出她如今超高的逆商。“如果没有难度的事情,我会交给别人去做。”在她眼里,碰到压力才会迸发潜力,这也正是挑战的意义。

对于家乡的发展,汪妹玲谈道,“金华和苏州非常相似,所辖的几个县市都很厉害。”在她看来,金东的发展还需要找准产业定位,以更加开放的格局和姿态,迎接全国甚至国际领域的大型发展合作。“不只是金东,整个浙江企业的科技含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间。以科技创新吸引全球企业落户金东,这是下一步金东应该做的。”

如今,工作重心在上海的她把家安在了苏州金鸡湖畔。尽管平日里足迹遍布天南地北,但只要有一天半晚的空隙,她还是喜欢回到家中休憩。“因为在金鸡湖边,能看到金东的影子。”